“大學生魏則西之死”的事件,讓莆田系再次遭到大眾輿論口誅筆伐。提起莆田“標志性”的仁愛醫院、瑪麗女子醫院等名字,幾乎每個中國人都似曾相識。在中國網民規模不斷擴大、莆田系產業遍布網絡的今天,結合艾瑞咨詢這份針對中國網民的調研報告,DT君帶你看看大家平日里究竟是如何尋醫問藥的?
身體狀況 | 亞健康基本是逃不掉的
中國網民規模達6.9億。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對健康的定義,網民被劃分為健康、亞健康、慢性病三類,并依據不同年齡、性別和健康狀況統計出下面這個圖表:
(圖片來源:艾瑞咨詢)
從健康狀況的年齡對比看,26-35歲的網民中亞健康占比最高,為45.6%。從性別對比看,男性用戶中亞健康網民占比較高,為44.4%,女性網民中慢性病占比較多,為19.4%。不僅僅慢性病人醫藥需求量高,健康網民及亞健康網民中有近六成人在最近1年中曾尋醫問藥。如果你也在其中,那么也將是莆田系的潛在“目標”。
網民患病類型分布圖
(圖片來源:艾瑞咨詢)
從?;疾☆愋涂?,非疾病人群的感冒發燒占比最高,為75.2%,上火發炎的用戶有40.2%,另外,有超過三成的用戶得過呼吸類及腸胃類疾病。
慢性病網民患病類型來看,患有高血壓、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高血脂的人群的占比名列前茅。
診治方式 | 隨便抓點藥,忍忍就過去了
網民生病時采用的處理方式各不相同。大部分人通常都是直接買藥,有部分用戶會去醫院診治,也有一小撮“牛人”的選擇是“忍忍就過去了”!
對此,DT君只能說:“好吧,你贏了。這也勉強算是規避莆田系的一種方法?!?/span>
(圖片來源:艾瑞咨詢)
由于慢性病患者往往需要持續照護、長期服藥、高頻復檢,這些都需要去醫院才能完成,所以選擇去醫院診治的比例要高于健康和亞健康人群。
說說現實情況 | 網上怕買到假藥,還是多走兩步算了
意愿總歸是意愿,從網民實際購藥渠道來看,還是有超過七成的用戶選擇線下藥店購藥。雖然慢性病網民在網上買藥的占比最高,接近4成。但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的事實是:實際加入到網上醫療的用戶遠遠低于有意愿在線上問診購藥的人。
網民購藥渠道占比圖
(圖片來源:艾瑞咨詢)
報告認為,導致理想與現實存在巨大差距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藥品本身的特定屬性,消費者對治療病痛的醫藥產品的購買格外謹慎。
面對琳瑯滿目的藥品該如何選擇,首先要到正規的渠道,購買有國家批準文號的藥品,避免買到假藥,其次要選擇品牌過硬的藥品,質量更有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