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目前中國兒童用藥市場已有一定規模,但品種少、規格少、劑型少、不良反應多等仍是現存的普遍問題。其中,中成藥市場集中度相對分散、化學藥市場本土藥企占比較低等結構性問題較為明顯。
分析指出,止咳平喘祛痰用藥、健胃助消化類用藥、感冒用藥作為三大常見兒童多發病治療領域易培育大品牌;本土藥企應努力突破研發壁壘,重點關注劑型開放、規范說明書、品牌宣傳等,以推動兒童專用藥市場健康發展。
據統計,國內兒童用藥市場規模2012年已達486.9億元,2005~2012年年復合增長率為11.7%,預計2015年可超過670億元。若包括醫生處方時藥品劑量減半部分,估測實際市場規模還要大得多。
發展至今,兒童用藥市場初具規模效應的同時,用藥結構問題日益凸顯:一是批文以中成藥為主,但醫院用藥被化學藥占據大半江山,而國產產品占比較??;二是中成藥品牌眾多,但市場集中度偏低,沒有形成全國性的強勢品牌。
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月,我國國產藥品批文共18萬余條,其中專用于兒童的藥品批文僅3000多條,近8成的品種為中成藥。全國6000多家藥廠中,專門生產兒童藥的企業只有10多家。另外,我國3500多個藥物制劑品種中,專供兒童使用的只有70多種,占比僅為2.1%,且90%的藥物無適用于兒童的劑型。
另外,在我國目前兒童醫院用藥細分品類中,抗生素類卻是占據兒童用藥中最大的用藥品類,2013年市場規模預計可達92.3億元。
據記者了解,在兒科化學藥領域,幾個主要品類市場被數個外資品牌產品占據了大部分份額,比如抗生素用藥中頭孢克洛干混懸劑(??虅冢?、感冒用藥中的小兒偽麻美沙芬滴劑(艾暢),以及維生素類的相關產品等,本土藥企市場占比偏低,在市場角逐中仍處弱勢地位。
市場分析認為,上述現狀一方面說明產能大國和兒童藥短缺的矛盾,同時也說明我國企業產品開發偏向于中成藥,中藥類兒科用藥市場競爭程度未來會更加激烈。因此,兒科化學藥物市場和適用于兒童的藥物劑型開發,未來值得企業更多關注。
相較于化學藥物市場,中成藥兒童用藥本土藥企優勢十分明顯。但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近年來該市場規模持續放量,大品牌卻不多,市場集中度相對分散。
據南方所數據,2012年16城市樣本醫院中,中成藥使用類別最多的是止咳祛痰用藥、感冒用藥和厭食癥用藥,合計占據超過八成市場份額,產品競爭激烈;前十品牌份額僅占整個兒科中成藥市場的46.2%。其中江蘇濟川的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魯南厚普的小兒消積止咳口服液和湖南漢森的四磨湯口服液分居前三甲。
有關研報指出,未來,中成藥領域的強勢品牌缺乏,會成為企業做強做大的一個大障礙,相關企業在這個領域的戰略規劃值得關注。
從行業角度看,兒童用藥市場的潛力早已被認可,特別是近期國家在推進單獨二胎政策,分析估計由將由目前的年出生1600萬人增加至近2000萬人,這為我國兒童用藥市場未來持續放量提供了強大動力。
為推動兒童專用藥市場的健康發展,此前國家已專門出臺政策,鼓勵兒童專用藥品研發和生產,擴大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兒科用藥品種和劑型范圍,完善兒童用藥目錄;鼓勵對兒童專用規格及劑型注冊申請加快審評等。
針對當前兒童藥物的市場現狀,分析人士建議,本土藥企首要應將兒童用藥作為??祁I域進行深入研究,包括新藥研發、劑型開放、規范說明書等,以期突破研發生產壁壘,進而擴大市場占比,并保障兒童用藥安全。
比如首先要考慮疾病發病率及患病率靠前的市場。據調查,呼吸系統疾病和消化系統疾病在兒童中患病率較高。過去一年,0~8歲兒童患者群體中,患病率較高且患病次數較多的疾病依次是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消化不良、腸胃炎和咽喉炎等。
分析認為,上述疾病的兒童專用藥缺口較大,止咳平喘祛痰用藥、健胃助消化類用藥和感冒用藥作為兒童常見多發病,容易孕育大品牌,進一步提升市場集中度。而建立一個兒童樂于接受的可愛的產品形象,更有助于藥企展開品牌宣傳和銷售。
另外,兒童用藥的推廣也是值得企業花更多心思的內容。針對兒童專用藥推廣,分析建議繼續鞏固醫院優勢地位,同時利用醫院帶動零售終端銷售,在已有較好廣度的流通領域向深度發展;在較薄弱的零售終端市場則提高店員的首推率,并把“讓兒童愉快地服用”通過宣傳對家長進行潛意識教育,從而影響其購買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