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商業是將醫藥工業企業生產的產品配送到終端消費者的媒介。醫藥商業的上游是醫藥工業,下游是城市醫院(65%)、零售藥房(20%)和第三終端(15%)。醫藥商業分為藥品批發、藥品零售、特殊藥品分銷三個業態。其中藥品批發占比最高,全國有1.3萬家藥品批發企業。
醫藥批發企業的銷售功能較弱,實質是物流企業,扮演著“搬運工”的角色,負責把藥品配送到醫院藥房或零售藥店。醫藥批發業務包括純銷、調撥、快批三個業態。純銷是指醫藥商業企業直接將藥品配送到醫院。
以上海醫藥將恒瑞醫藥生產的奧沙利鉑配送到瑞金醫院為例,首先由恒瑞醫藥的銷售人員向瑞金醫院的臨床醫生做學術推廣,說服醫生使用奧沙利鉑,瑞金醫院同意使用后向上海醫藥下定單并與其結算,上海醫藥再與恒瑞醫藥聯系并將奧沙利鉑配送到瑞金醫院。
調撥是指醫藥商業企業將藥品銷售給另外一家商業企業,例如上海醫藥將恒瑞醫藥的奧沙利鉑銷售給深圳一致藥業,一致藥業再銷售給深圳北大醫院,上海醫藥對一致藥業的藥品銷售就稱為調撥。
快批主要面向醫院和城市藥店以外的第三終端,流通環節少,回款快,九州通主要經營此類業務。
藥品零售是指藥店直接向消費者銷售藥品(以OTC藥品為主),目前全國約有14萬家藥店。國家對麻醉藥品和一類精神藥品等特殊藥品實現嚴格的管制,分銷環節采用許可證制度,僅國藥股份、上海醫藥和重慶醫藥有特殊藥品分銷的經營資格。
醫藥商業企業主要通過獲取進銷差價盈利,進銷差價分為采購當期實現的純粹的進銷差價和隨后實現的返利。進銷差價是盈利的主要來源,差價一般為5%左右。純銷是商業企業直接配送到醫院,毛利高于調撥。返利是指銷售規模和回款速度達到某一指標時,工業企業給予的獎勵。此外,第三方物流、貼牌生產、信息服務也是盈利來源之一。
影響醫藥商業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因素是毛利率和期間費用率。毛利率是商業企業的進銷差價率,毛利率水平直接決定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毛利率與公司規模、經營品種、業態模式有關。一般來說,規模越大、經營的高毛利品種越多、純銷業務比例越高,毛利率水平越高。期間費用率與銷售規模、管理水平、物流系統的效率有關。規模越大、管理水平越高,期間費用率會越低。毛利率與期間費用率的差額,即主營業務利潤率直接決定了企業競爭力。
此外,銷售規模及所處地區也對商業企業的競爭力有重要影響。具有規模優勢的企業才能有效地降低成本,也能增強和上下游企業的談判能力。銷售規模增加主要來自于并購、大股東資產整合、新興盈利模式等。企業所處地區的藥品消費量越大,公司的市場空間越大。北京、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具備產生競爭力強的大型商業企業的條件。
醫藥商業增速平穩,行業增速與藥品銷售規模持平,年增速約15%,不是高增長的行業。但行業整合速度將加快,集中度不斷提高,收購與被收購是行業的投資主題,投資機會主要來自醫藥行業板塊性機會和外延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