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濫用抗生素現象非常嚴重。最近一項詳細調查顯示,在我國,治療普通的感冒發燒,使用抗生素的比例達到80%~90%。”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有關國內抗生素濫用的警告再次引起輿論對這個問題的高度關注。正如鐘南山院士所憂慮的,近年來,國內濫用抗生素的現象愈演愈烈,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在臨床應用環節,一些醫院受利益驅動大量購入價格昂貴的頭孢類抗生素,而廉價的青霉素類藥品用量大幅減少。受市場需求等因素影響,國內抗生素市場也在發生結構性改變,頭孢類抗生素已成為眾多抗生素生產企業的重點發展品種。
中南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副所長歐陽冬生博士指出,隨著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有關方面正在不斷加大力度引導和規范基本藥物合理使用,居臨床用藥額首位的抗生素的需求結構必將發生積極變化。促進抗生素市場的結構優化,引導頭孢類抗生素市場理性增長,對推動國內抗生素市場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頭孢類抗生素發展迅猛
近日,衛生部宣布今年將開展“抗菌藥物應用專項治理行動”,并出臺抗生素相關使用標準,抗菌藥物使用不規范的醫院,將會受到各種嚴厲的處理。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嚴謹副主任醫師表示,抗生素濫用問題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感染就打青霉素,這是幾代國人的集體記憶。當下,青霉素已被邊緣化,它在醫療機構中使用量大幅度減少,許多社區醫院干脆棄用青霉素。早在2007年,國家發改委官方網站就曾發布《醫院用藥數量和結構成為當前抗生素藥品費用過快增長的主要原因》調研報告,稱在利益驅動下,部分醫院用價格較高的頭孢類抗生素替代廉價青霉素,是導致百姓人均藥費負擔不斷上漲的主要原因。有關調查顯示,國內青霉素注射劑的用量已從1997年的第2位,退居到2010年的第13位。在目前醫院銷售排名前20位藥品中,頭孢類抗生素及各類復合抗生素占一半以上。
“近幾年,國內眾多藥企都在爭上頭孢生產線,除了終端市場需求萎縮外,另一重要的背景是青霉素工業鹽價格每況愈下。”河南強生生物技術開發公司董事長杜俊儀介紹說,一方面,青霉素的終端市場需求在減少;另一方面,隨著競爭加劇,青霉素工業鹽價格已接近邊際成本,這就迫使眾多國內抗生素生產巨頭進行戰略轉型。比如,一向以青霉素為主流產品的華藥,從去年開始向頭孢轉型。如今,華藥已完成其向下游的頭孢氨芐和頭孢拉定延伸的布局。
中國藥科大學吳正紅教授認為,目前國內抗生素市場呈現非理性發展態勢,頭孢類抗生素產能已出現過剩。在我國,目前在臨床上應用的頭孢類抗生素品種已超過40種。在過去幾年中,國內頭孢類抗生素的增長速度達到30%左右,已經超過醫藥產品平均增長速度。2010年國內頭孢類抗生素產量人均占有量大約相當于美國的3倍。從國內發展和臨床合理需求的角度來看,頭孢類抗生素已明顯過剩。當下,國外頭孢類抗生素使用比例正在日益下降,這與我國頭孢類抗生素的高景氣度形成較大反差。
青霉素類抗生素再受青睞
由于對抗生素的過分依賴和濫用,近年來,國內耐藥菌株發展速度觸目驚心。耐藥菌的產生,使難治性感染越來越多。如耐青霉素的肺炎鏈球菌,過去對青霉素、紅霉素、磺胺等藥品都很敏感,現在則幾乎“刀槍不入”;綠膿桿菌對阿莫西林,頭孢呋辛鈉等8種抗生素的耐藥性達100%;肺炎克雷伯菌對頭孢呋辛鈉、頭孢他啶等16種抗生素的耐藥性高達52%~100%;而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除萬古霉素等少數抗生素外已經無藥可治。耐藥致病菌株的出現,以及已消滅疾病(如肺結核、瘧疾、黃熱病、淋病等)的死灰復燃,讓人們不得不重新認識傳染病對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抗生素的研究與開發熱潮再度興起。
歐陽冬生博士介紹說,以青霉素的研發為例,隨著青霉素化學結構與其抗菌作用間構效關系研究的深入進行,人們開始對青霉素的化學結構進行改造,合成了一系列半合成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在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間得到快速發展,新品種不斷問世。目前臨床使用的半合成青霉素有50多種,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青霉素類產品“家族”。主要品種有:阿莫西林、阿撲西林、普魯卡因青霉素、芐星青霉素等。其中,阿撲西林的研發最為業界所關注。作為青霉素類藥物中對綠膿桿菌作用最強的抗生素,阿撲西林比同類抗菌活性強2~4倍。另外,它還對大多數產酶和不產酶的革蘭氏陽性球菌及陰性桿菌均有效,是超廣譜抗生素。
“青霉素市場在相對萎縮。但不可否認的是,青霉素在臨床中是不可替代的,青霉素類抗生素市場前景依然被看好?!敝心洗髮W臨床藥理研究所周淦博士表示,青霉素是被人類第一個發現并應用于臨床的天然抗生素,具有殺菌作用強、療效優、毒性低、價格低等優勢。我國抗生素類藥物用量位居世界首位,市場規模在600億元左右。其中,頭孢類抗生素和青霉素類抗生素占主導地位。但隨著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以及基本藥物的規范使用,青霉素類抗生素將成為基層臨床用抗生素的首選藥物。未來,臨床上抗生素的需求結構必將向更理性、更規范的方向發展。具體表現為,嚴格喹諾酮類抗生素的臨床推廣和規范應用,保持青霉素類抗生素的合理應用比例,控制頭孢類新型抗生素的過度應用。
青霉素自問世以來,一直以療效顯著而成為抗生素市場的基石。20世紀90年代,青霉素市場進入相對飽和狀態,價格出現下降,在此期間其生產也大幅減少,直到2000年第四季度青霉素行業才開始回暖。經過幾輪價格和市場大戰,青霉素產品生命周期已走出快速發展期,進入成熟期的后半部分。這主要表現為量大質穩,技術成熟并不斷提高,生產成本大幅下降。吳正紅強調,隨著我國新醫改的加快推進,國內青霉素市場需求將不斷擴大。同時,面對國際市場銷售受阻,國內市場競爭加劇,青霉素產業也在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