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水平、同業競爭步步緊逼,醫藥流通業的生存環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
近日,一場以提供現代物流信息化技術支持為主題的研討會——“2011·現代醫藥物流廣東高級研討會”(下稱“廣東醫藥物流研討會”)現場甚為熱鬧,其中不少是為尋找新信息技術服務供應商而來的,也有為推銷新解決方案而來的,醫藥流通行業信息化供需兩旺的態勢越來越明顯。
而上月九州通全面信息化體驗會上提出的從“快速配送”到“專業配送”的轉型,也在預示著企業利用信息化技術尋找新利潤源頭、實現差異化競爭趨勢的到來?! ?/span>
對接GSP
GSP從2004年開始啟動修訂,期間曾幾易其稿。據悉,最新的版本是春節前完成的,按照進程,今年6月份將會掛榜,爭取第四季度報衛生部審批。
據了解,目前GSP的修改內容已經與最開始的設計有了很大變化,其中之一就是藥品經營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被重點提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GSP首席專家溫旭民在九州通的全面信息化體驗會上指出,藥品經營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企業自身的信息規劃整體解決方案問題,二是行業的信息化問題,三是適應監管需要的信息化建設問題。未來企業的信息化系統必須適應新版GSP的要求,要把新版GSP和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以及藥品管理法當中的相關規定植入到這套系統中。
GSP的修訂體現了供應鏈的概念,而非傳統的僅局限于批發和零售環節的規范,即從生產企業開始進入供應鏈,再到批發環節或物流環節或配送環節,最后再到零售終端或到醫療機構,整個供應鏈的過程。GSP應該準確地理解為流通管理規范,不能理解為單純的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因此如何開發出一套能夠覆蓋全供應鏈的信息化系統,是目前國內眾多IT供應商今后的研發方向。
據了解,在最近的新版GSP修訂過程中,國內大型醫藥IT供應商用友也應邀參與,目的就是在GSP頒布的時候,相關IT企業能夠拿出一個符合新版GSP要求、符合整個信息化建設三大塊內容的解決方案,全面提升行業的整體IT水平。國內不少IT企業早已嗅到這一機遇,在2008年進行的GSP重新認證過程中,就有IT企業以此為契機,推出各種信息軟件,幫助企業通過認證,積極切入醫藥流通領域?! ?/span>
技術“錢”程
溫旭民表示:“經營性的差價萎縮,賺取配送費、服務費的特征越來越明顯。”因此,利用信息化技術和手段,實現差異化競爭就成為當前眾多大型流通企業探索的方向,這正是目前眾多企業紛紛以技術營銷的方式進軍醫院市場的原因。如九州通、廣藥、北京醫藥等利用信息技術對接醫院和流通企業系統,庫存自動補貨,實現醫院藥房零庫存管理。九州通的信息總裁谷春光表示,依據這個平臺,九州通原來的業務可以由零做到每年的1億元人民幣。
雖然大醫院的市場是很多流通企業的目標,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了,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軟件技術的支持。“我們今年的主要任務就是在為廣州醫藥提供醫院供應鏈服務作技術支持。”廣州以大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繼宗透露。
擁有自主研發的成熟的現代物流技術,讓九州通在同行業中的優勢更加凸顯,這種技術已經成為了九州通的一種新興業務。如九州通的上游合作伙伴云南白藥,因自身缺乏相關的物流技術,在建物流中心時采用的就是九州通的輸出技術。
以九州通的自動化立體倉庫為例,如果將設備、基建、軟件投入等一起合計,投入將會比修一個廠庫要劃算,其中基建的成本是大頭,占了整個物流投入成本的2/3。“如果在技術上多投入一點,房子就可以修得小一點。”九州通目前的物流網絡平臺可以供所有業務共享,包括醫療器械、藥品以及未來的藥妝業務,都可以整合在現有的平臺上進行配送。
目前,各省現代醫藥物流中心建設步伐加快。根據國內物流建設咨詢研究機構上海通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不完全統計,國內有意在今年建設現代醫藥物流中心的中小企業達到84家,算上正在建設的,總數突破了120家。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為流通企業賺取更多的配送費和服務費也成為眾多IT企業的研發方向和賣點。
“依托我們自主研發的技術,為上下游客戶提供技術增值服務的業務,未來在行業里的增長潛力將非常巨大,九州通將會在這一領域持續大量投入。”谷春光說。
IT升溫
據博科資訊物流供應鏈研究中心發布的《2010~2011年中國物流供應鏈軟件應用市場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物流供應鏈軟件市場總體規模為15.16億元,比2009年增加17.8個百分點。據此數據,全國醫藥技術市場協會副秘書長張凌輝分析,僅醫藥領域的物流軟件市場可能會在1.2億~1.5億元之間。
據博科資訊上述報告的預測,今年我國物流供應鏈軟件應用市場的增速會維持在17.2%,到2012年或超過2007年前最高的增長率21.7%,達到23.4%。而隨著國家《物流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市場效益的逐步釋放,預計到2015年市場總體規模將突破40億元。期間,隨著藥品流通領域融入到現代物聯網中,醫藥流通的軟件市場也會大增。
最近推出醫藥流通解決方案的企業越來越多,包括用友軟件、博科資訊等。在廣東醫藥物流研討會的現場,廣州以大計算機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上尚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江蘇菲達電氣有限公司等也紛紛帶來了自己的新方案。周繼宗透露:“前兩年公司的業務增長幾乎都在100%以上,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多,以及本土市場的飽和,估計今年的增速將會回落到30%,業務也會向廣東汕頭、汕尾、中山等地級市以及省外發展。”
目前,國內醫藥流通企業信息化進程大多數還停留在ERP和門戶網站階段。只有少數從事現代醫藥物流的企業或集團化企業開始運用物流一體化集團架構方案和BI(商業智能)輔助決策技術。
“隨著國內醫藥企業規模的逐年提高,對信息化尤其是物流信息化的需求在增加。”張凌輝表示,但現階段國內IT企業針對醫藥行業推出的各類解決方案多有炒作概念的嫌疑,如北京某上市信息化企業收購了當地的一家醫藥ERP企業后,宣布推出新的解決方案,其實質主要還是借助該ERP企業原有的市場基礎和產品進行宣傳,并沒有太多的新內容。
“以WMS和TMS為核心的物流信息化需求,與傳統的ERP進銷存軟件是截然不同的設計。我親身體驗過,由ERP企業提供的物流軟件產品與企業的需求差距頗大。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不僅擔心新實施的方案不能滿足公司的信息化需求;更害怕其軟件技術存在巨大的漏洞,尤其是醫藥同行企業開發的WMS系統,就潛在著商業機密泄露的風險。”張凌輝說道。